駕軍刀劈開人生 以筆刀暢敘懷抱

11月 22, 2019 人物故事:孫木山

遷臺路線:遼寧新民→北平→遼寧營口→遼寧錦州→天津→上海→台灣基隆

 

談及自己性情剛烈,孫木山覺得與東北奶奶如出一轍。爺爺早年隨張作霖搞軍閥活動,非常神氣,想娶二奶奶進門;奶奶聽到後將褲腰帶懸上房樑,以死相逼,命是丫嬛搶救下來的。遷台後父親聽說孫木山考上空軍官校,以登報斷絕父子關係為要脅,逼他不得就學。軍校報到日前夜,孫木山頭也不回就翻牆出門去了。

 

在空軍服役期間,曾與僚機擦撞,在低空下跳傘幸運撿回一命。後來搖身一變成為私人航空公司創辦人,航線遍布中南半島,卻不知道已埋下日後妻子遭毒手的殺機......

 

 

童年─面對霸凌挺身而鬥

 

孫木山祖籍為遼寧省新民縣,1933年生於北平,父親為早稻田大學碩士,很早就被同為留日的外祖父賞識,帶到南方投身革命。祖母因祖父納二房之故,憤而將其他家人接回東北老家,所以孫木山部分兒時記憶留在瀋陽附近的營口。小學時常受日本同學圍毆,孫木山笑說,當年循規蹈矩、學業優異,但總逃不過老師處罰。因為得力於四歲起習武的堅實基礎,想要欺負他的多半被打到鼻青臉腫,包括日本級任老師的孩子。

 

1948年10月,共軍大肆向東北推進,營口失守,父親仍赴瀋陽洽公,臨行前請結拜兄弟攜路條與火車票前來,孫木山背起乾糧、攙著祖母,媽媽抱著甫出生10多天的小妹,與大弟、大妹在結冰的遼河上,就此展開逃難之旅。

 

幸好不是1/27的那班太平輪

 

從錦洲往天津途中,可見大量屍首填滿鐵軌兩側的溝壑,為避免病媒散播,只能焚燒,多年後鼻子仍記得直衝腦門的焦味。留天津數月,鐵路局任職的父親見情勢轉危,囑咐家人轉徙上海,並隨政務委員吳鐵城來台,孫木山提著一桶餅乾登上太平輪。艙內擁擠異常,遂將餅乾桶權充板凳,坐在鬱滯噁心的氣味中。

 

到了基隆下船後,見到色澤鮮黃的香蕉,異常興奮,因為香蕉在北京算是珍品,攤販怕顧客吃了發黑的香蕉會鬧肚子,多不願意上架;孫木山趕忙提著好幾串香蕉想上船,還差點被人潮沖散。後來得知太平輪復駛幾班後就沉了,還能與家人在異地翻開人生新頁,實在非常幸運。

 

拓展空中版圖 遊走灰色地帶

 

赴台後,衡量家中經濟與自身興趣,不顧父親阻攔,堅持投考空軍官校,進入空軍第五戰術戰鬥機聯隊服務,駕駛F-86F軍刀式戰鬥機。服務18年退役後,於柬埔寨設立私人航空公司,穿梭烽火中輸運物資,航線遍及中南半島。飄忽不定的行蹤,讓夫人惴慄苦守空閨,心中滿是虧欠。孫木山廣結善緣,政界軍界紮根深厚,所以油料與維修零件永不虞匱乏,不僅不對同業進行打壓,還常伸手即刻救援。

 

古有明訓「財散則人聚」,孫木山不吝惜給員工最好的待遇,並每季更換新制服。因此運輸事業很快打響名號,聲譽日隆,連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也登門請求,協助運輸極機密的貨物。細心的他從不讓旗下員工插手搬運放置,因為心裡明白:裝運的就是現金、軍火或毒品。這段穿梭火網、提心吊膽的日子在15年後告終,孫木山決定遷居美國。

 

妻子死因永遠成謎

 

某日孫木山外出,家中遭不明人士闖入,留下一地粉末,只見太太倒臥在地板上,生命徵象非常微弱。四方尋訪名醫救治,但三天後妻子全身腫脹,腎臟嚴重衰竭,第四天即撒手人寰,醫院對其死因支吾其詞。孫木山猜想不能見光的過去,並在利益糾結風險下,恐遭鎖定且開始滅口。而從妻子死亡跡象研判,應為「炭疽熱」無誤。相伴28年的太太離世後,孫木山感覺被掏空,以往擠不出半滴眼淚,如今天天淚如泉湧,不擇時地奪眶而出。為避免觸景傷情,名下財產也無心處理,孫木山又一次回到台灣定居迄今。

 

晚年─人到無求品自高

 

電視屏幕連接筆電 以利閱讀寫作

 

回到台灣後無枝可依,銅山街的故居早已傾圮毀壞,難以居住;更不幸的是,榮民就養金竟因細故而被取消。幸得退輔會胡先生奔走,成功爭取到低收入老人生活費。不少空軍晚生後輩、大學教授與文史工作者,對他敬重有加,經常登門請益,並予以生活支持。

 

近年來孫木山熱愛閱讀,尤喜小說,以一生閱歷為素材,早在無名小站風行前,就以孫十八為筆名,以鍵盤從事寫作,往往下筆不能自休,累積超過8,000餘篇,文章見於新浪網與聯合新聞網(UDN)。他嫌筆記型電腦屏幕太小,便連結46吋電視屏幕以便寫作。孫木山認為自己文字既粗又野,意至筆隨,不假雕琢,但能直抒人心,想罵什麼就罵什麼,方覺痛快淋漓。

 

孫木山墨寶

 

出版界的朋友願協助文章付梓,皆遭婉拒;因為他將書寫視為宣洩生命能量出口,不慕榮利也不求知音,就是自在逍遙。只要慣習的菸絲還在菸斗內,過去與現在,記得或遺忘,都消散在氤氳靉靆的迷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