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英雄

08月 19, 2019 人物故事:韓鼎洛

遷臺路線:河南洛陽→鄭州→徐州→南京→上海→台灣高雄

 

1948年3月,共軍陳賡四萬大軍在洛陽展開全面攻擊。韓鼎洛被俘,一名八路軍用槍指著他額頭怒吼:「你就是娃娃兵,我要槍斃你。」這一吼,四合院20幾口人都跪了,趕忙替他求情,韓鼎洛顫抖的手遞出學生證,還是被搶下來並撕成兩半。那一刻起,韓鼎洛心裡明白,「我這輩子和共產黨不共戴天之仇」。

 

 

土匪肆虐的童年

 

韓鼎洛,河南省洛陽人,民國18年生。祖父時期家有良田近千頃、房屋數十幢,環境極為優渥。兩次土匪的闖入,使韓家劇本全都亂了套。一次為父親幼時,土匪上門打劫不成,盛怒下放火燒了韓家,房產證明與地契也付之一炬,從此生活陷入絕境。另一次為韓鼎洛十歲時父親乘船商旅,不幸身染瘧疾,船家乘人之危,與土匪勾結搶劫,把韓鼎洛父親丟到水裏,任其溺斃。

 

十二歲時,韓母因病撒手人寰,小學才畢業,韓鼎洛就成了孤兒。視學習如命的他寄人籬下,溫飽已不易,舅舅不願幫他交學費。所以,不需學費的洛陽師範學院,成為不能選擇的唯一「選擇」,勤學且好強的韓鼎洛一試即中。但伙食費仍沒著落,每到中午得越過洛水,步行15里的路回家吃飯,幾次險些在路旁暈倒。

 

差之毫釐的子彈 

 

日軍在家鄉的惡行惡狀,讓韓鼎洛義憤填膺。同學父親身為游擊隊的司令,受其感召,韓鼎洛15歲起誓投身抗日,他負責情報蒐集,受命於洛水守候,日夜回報日軍動向。在這段期間韓鼎洛協助游擊隊摸走日軍哨所多處、破壞部分軍事設施,屢建奇功。「要和鬼子混熟,還學了日語,方便打探消息,好險都沒被識破。」韓鼎洛笑著說。18歲時他在洛陽考取青年軍,隨206師經鄭州,乘隴海鐵路過開封,在徐州轉津浦鐵路,37年至南京整訓。韓鼎洛:「能來到台灣真的太幸運,離家時身上僅剩三碗陽春麵的錢,途中還跟不上206師的腳步。」

 

37年三月,與八路軍於洛陽激烈巷戰,一枚手榴彈就在韓鼎洛面前爆炸,瞬間奪走視力與聽力,後來視力漸漸恢復,右耳聽力卻每況愈下。為求自保,脫下軍服躲到民家避難,一時屋外槍聲大作,一顆子彈不偏不倚飛來,削去韓鼎洛一綹頭髮,至今痕跡猶存。「真的,只要再偏一公分......」韓鼎洛直呼好險。後來共軍士兵把他擒住,本欲槍斃,民宅內20多口人下跪求情,韓鼎洛見到森冷的槍口舉起,又垂下來,知道自己又過了一關。

 

血肉交織的剪影

 

韓鼎洛在洛陽血戰倖存,卻與青年軍206師走散了。幾經波折到了徐州,獲悉青年軍在幾個小時前才離去,多日未進食,萬念俱灰的韓鼎洛倒臥在路旁。一陣刺耳煞車聲響後,一傳令兵跳下軍車喊道:「擋啥路啊!存心找死麼?」。他見車內端坐上校與家眷一干人,皆衣冠楚楚,欲往南方避難。反觀自己蓬頭垢面、狼狽不堪,心中不禁一陣酸楚,只覺同為國家犧牲奉獻,待遇卻天壤雲泥。遠家避禍的人實在太多,車票供不應求,韓鼎洛只能逢人磕頭苦苦哀求上車,頭都磕出血了。一輛徐州開往南京的貨車上有人見狀,騰了位子給他,才得以揮別徐州。

 

 他回憶在貨車內的情景:「那是散裝貨物的敞車,一顛簸,站不穩的人就被甩出去。」車內空間狹仄,有人站在連接車廂的詹天佑掛鉤上,腳一滑,下一秒就被無情的車輪吞噬,連叫都來不及;過山洞時因隧道太低,伏在車頂上的人走避不及,就讓洞壁削去腦袋,紅的白的濺了旁人一身。

 

 之後至南京整訓多日,韓鼎洛誤信傳言:「想讀軍校須得唸完高中」。他旋赴家鄉洛陽,卻遇見共產黨滲透的中學同窗,鼓起巧簧之舌:「別回南京了,加入我們吧,咱以後就是幹部,共享榮華富貴。」但遭韓鼎洛斷然拒絕,等不及與家人話別,他又匆匆趕往上海與殘存兵師會合,沒有跨年時的歡欣期待,在37年12月31日,韓鼎洛步下高雄的碼頭。

 

 

走對人生的一步

 

風土近似日本,街道異常整潔,人民素質較好,說著聽不懂的閩南語與日語,這是韓鼎洛下船後對台灣的觀察。比起大陸當年處處餓莩,台灣領先大陸不能以道里計。韓鼎洛深感慶幸:「我相信,人生這一步走對了。」
入台後在軍中服務36年,其中讓他引以為傲的,莫過於擔任金門政戰官員期間,將我方與中共的心戰宣傳品在戰地公布周知,不僅揭開過去神秘的面紗,促使對岸官兵對台灣的自由進步有更進一步認識,更巧妙將心理戰一改由過去的「守勢」轉為「攻勢」。

 

改革開放多年,韓鼎洛才踏上魂牽夢縈的故土,回報他的是鄉民的冷漠以待,原來離家後,連年飢荒與鬥爭幾乎將熟悉的人悉數帶走,這時方覺此處已是他鄉,毋須留戀,後來也再未踏入神州領土一步。不少韓鼎洛的友人移居美國,生活愜意,鼓勵他前往,但韓鼎洛認為在美華人被看做「五等公民」,只有台灣才是他的根,於是堅辭不就。日本NHK電視台亦曾專訪韓鼎洛,他面對鏡頭不假辭色,細數日軍侵華惡行:「你們真的壞透了,我最痛恨就是日本人。」其赤心忠膽,恰與身上的鮮紅綬帶,相互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