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故鄉土,長伴思母情

04月 29, 2019 人物故事:陳濟生

遷臺路線:西安→雲南→東北→浙江→上海→台灣

 

「爸!媽!我出去不是為了自己享福,是為了替母親伸冤呀!」開放探親前一年,陳濟生悄悄的從日本返回大陸,飛機低旋在故土上方,想起一闊別近四十個寒暑未曾回到故鄉懷抱,悲痛難抑下心臟病發。飛機著陸後回到家鄉,人事已非,長輩手足幾已過世,陳濟生一心念著到父母墳前上香,老淚縱橫激動得無法言語,為父母墳上添些土,並帶一把故鄉土回臺相伴,安慰思念父母的寂寥。

 

 

「攀登高峰望故鄉,黃沙萬里長。何處傳來駝鈴聲,聲聲敲心坎。」----(摘錄自《夢駝鈴》歌詞)

 

「我非常喜愛這首歌,寫這歌的一定是我老鄉。」陳濟生,陝西乾縣人,1928年生,家鄉在陝西乾縣西南公路旁,地處偏僻荒涼,時常有狼群出沒,孩子們都不敢出門,只有等待駝鈴聲。清晨五點左右,駱駝群從甘肅下山,脖子上繫著拳頭大的兩個鈴,經過村莊嗡嚨作響,喚醒村民,也為孩子們解除狼群警報,美好的一天就此展開。

 

雖然鄉下環境純樸,村民務農放牧自給自足,但是大時代環境清苦,能掙錢便不問手段,陳濟生的母親遭人誣陷販賣媳婦,負冤離世,這份冤屈在他心中埋下家仇的恨,從此人生際遇伴隨母親的苦痛一併前行。從軍也是為了母親:「我有家仇、我要當兵,當上一兩年就回去報這個仇。」十七歲時聽聞國軍號召青年軍,便放棄學業,不顧家人反對決然從軍。

 

軍旅生活受到老鄉大哥照顧,毛躁的孩子一心想替母親伸冤,想當排長有個地位好討公道,老大哥卻說:「不行,你得讀書!我給你想辦法!」因此安排陳濟生赴浙江念了一年書。1949年,時局動亂,共產黨已攻陷西安,陳濟生因而隨國民黨撤退來臺。只是,再也回不去了,大陸已淪陷,許多士兵因此自殺,陳濟生沒有就此結束生命,逆境中想起曾經渴望好好讀書的念頭:「對!我可以繼續讀書。」就此奮發努力考上師大,畢業後在基隆高中當了老師,生活平穩後就結婚生子,落地生根。

 

開放探親前一年,陳濟生悄悄的從日本返回大陸,飛機低旋在故土上方,想起一闊別近四十個寒暑未曾回鄉,悲痛難抑下心臟病發。飛機著陸後回到家鄉,人事已非,長輩手足幾已過世,陳濟生一心念著到父母墳前上香。「爸!媽!我出去不是為了自己享福,是為了替母親伸冤呀!」老淚縱橫的他,激動得無法再言語,為父母墳上添些土,並帶一把故鄉土回臺相伴,安慰思念父母的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