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君生別離 奶奶為愛來臺千里尋夫

02月 20, 2019 人物故事:馬伯強

家族遷臺路線:北平→廣州→香港→臺灣

 

松花江畔,奶奶生命徑流的匯聚之處,她魂縈夢繫遙想的原鄉,時隔半世紀,馬伯強首次回到奶奶曾經成長的流域,盛一舀松花江水,帶回動盪時代巨流裡的離散與哀愁……

 

馬伯強憶述當年奶奶歷險尋夫的遷臺故事。

    馬伯強,1978年出生於臺灣臺北市,祖籍甘肅寧縣,爺爺馬世董受到十萬青年十萬軍的鼓舞從軍,在雲南入伍成為207師青年軍,年少時曾在大西北留下自己的足跡,後隨部隊又到東北,當時軍隊的總部在北京,就這樣子,結識了馬伯強的奶奶程惠珠。程惠珠,祖籍瀋陽,1930年出生在北平的大戶人家,父親常常帶著她搭火車遊玩,到各地享受著富裕的千金小姐生活。結婚後,馬世董隨著部隊到處撤退,最後來到了臺灣。沒多久,北平淪陷,兩人斷了通訊。

    程惠珠毅然決然「千里尋夫」,她在北平火車站向父親磕了個頭,便搭著火車,擠在只有一個通風口的車廂內,坐在棺材板上,輾轉到了廣州。當時廣州有中國警察與英國警察,程惠珠便求英國警察讓她去香港,但警察毫不理會,程惠珠只得離開。就這樣來來回回幾次,終於抵達香港。1950年10月25日,終於搭上盛京輪來到臺灣。

    臺灣這個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的地方,讓程惠珠壓抑已久的淚珠終於潰堤。透過層層聯繫,最後得知丈夫馬世董在嘉義的部隊當中,好不容易找到丈夫的營隊,她在外頭寫會客資料,消息傳到正在辦公的馬世董耳裡,他簡直不敢相信,直到親眼看見程惠珠,對她說了一句:「你怎麼來的?」

    2007年,馬伯強與奶奶回到的闊別六十年不見的北京,一行人陪著奶奶到翟家胡同口,奶奶熟門熟路的逕自找到老家,口裡還唸著「爸、媽,我回來了,這是你的孫、你的曾孫…」,奶奶在門外淚流滿面,馬伯強和弟弟在屋角看到一片掉落的瓦片,特地撿拾起來包好,因為這是奶奶對老家最深切的繫念。

    馬伯強從小由奶奶帶大,因此對奶奶十分孝順,幾年前,他和弟弟首次回到奶奶的祖籍東北,並在松花江上舀盛了一瓶水,將這瓶故鄉的水帶回去給奶奶,讓奶奶珍惜不已,直到現在,奶奶聽到「松花江上」這首歌,必定會淚如雨下。


馬奶奶與馬伯強(奶奶右邊)兄弟在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