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溫和而堅毅的和平使者

01月 17, 2022 人物故事:蘇起

文|張昱珍

家族遷台路線:杭州 上海台中中壢台北

民國38年(1949年),出生於台中的蘇起,從小循規蹈矩,不像多數眷村孩子血氣方剛,喜歡拉幫結派,蘇起學成歸國後便投入公職,奉獻所學;溫文儒雅的蘇起,唯一一次打架經驗是為了保護妹妹,還因此劃傷手腕,留下一道疤。而蘇起溫和、愛好和平的性格,也促使他在民國89年,擔任行政院陸委會主委期間,創造了「九二共識」一詞,至今仍被視為兩岸定海神針。

 

 

前陸委會主委蘇起,接受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之訪問實況

 

一條傷疤 ,一個保護妹妹的印記

 

「還好,就留個疤,做個紀念」,蘇起說起手上的疤,雲淡風輕,有點灑脫,帶點驕傲,他說,那是他從小到大唯一一次的打架經驗。

那天,高中剛畢業的蘇起,趁著大學入學之前的空檔和弟弟妹妹去看電影,在傍晚回來的路上,遇上了五、六個差不多年紀的不良少年,想調戲跟蘇起同行的兩個妹妹,對方輕佻的態度惹怒了一向溫和的蘇起,加上自己是裡面最年長的男生,便要他們衝著自己來,對方其中一人帶著小刀,在扭打中劃傷了蘇起,留了一條傷疤。

「這大概是我唯一的一次吧!」蘇起笑說,因為個性關係,就算別人吆喝著去打架,他也不為所動,即使從小因為父親軍職調動的關係,從台中到中壢再到台北,搬過幾次家,住過幾個眷村,他也不會因為地域不同而成群結黨,拉幫結派。

 

兄弟倆的颱風淹水夜

 

因為比起打架,更令蘇起在意的,是媽媽為了克服小時候清苦的生活,所做的努力與付出。

出生於台中的蘇起,學齡前住在台中西屯的眷村,因為年紀太小,早已不記得眷村名字,但他永遠記得家中淹水的情況。「反正一有颱風就淹」,蘇起說,住在台中時,兩個妹妹還沒出生,台中的家很小,每次淹水就會淹到房子的一半,不管床單還是家具都會濕成一片。媽媽除了要趕在颱風來襲之前,把所有家當,包含棉被、枕頭往上搬,還要把當時年僅四歲的蘇起跟不到三歲的弟弟,抱起來到屋樑上綁著。蘇起跟弟弟就這樣面對面跨坐在橫樑上,中間再用繩子固定住一個小板凳,讓兄弟倆可以扶著不掉下來,「只要不淹到小板凳 就淹不死我們」,蘇起回憶,「一個半夜,一個晚上,或是一整天二十四小時,我們就在那待著,每次颱風就是這樣上去。」四歲的記憶,對蘇起來說,既遙遠又模糊,會對躲避水患的印象這麼深刻,是因為當時接受軍中任務調派的爸爸經常不在家,只靠媽媽一個人打理家務,所以特別能體會母親的辛苦。

不過,年幼的蘇起雖然懂事,有時卻也調皮。他說,四、五歲的時候,老喜歡爬到眷村外頭的裝甲車上一台跳過一台,沒想到有一回從戰車上摔了下來,在腦袋的正前方摔出了一道長達七、八公分的傷口。「十八歲之前我不可能交女朋友,因為我頭上有個大疤。」蘇起笑稱頭上的疤,為年少的自己帶來無比的自卑感,一直不敢追女孩子,直到上了大學,沒了髮禁,可以從平頭留成西裝頭,才逐漸恢復自信。

蘇起小學二年級時,搬到了中壢的舊公園,眷村中心是一口井,戶數不多,都要從井裡打水來喝,上了小學的蘇起有能力分擔家務了,便會幫忙打水回家。但清苦的生活依然沒有改變。

蘇起回憶,小時候爸爸每次領回來的軍服都是最大號,鬆鬆垮垮的,媽媽會把多餘的布料剪開,裁縫成短褲給他和弟弟穿,或者做成各式各樣的家用品貼補生活所需。

 

背負著父母期望的名字

 

也因為從小看著母親含辛茹苦,蘇起謹記著父母的教誨與期望,勤奮向學。「因為讀書才能出人頭地嘛!」蘇起說,父母當初從大陸空手逃難過來,沒帶黃金,也沒任何關係背景,要改善家裡環境,只能靠讀書爭一口氣。「我小時候的名字叫做蘇永鑫」,蘇起在族譜上排的是永字輩,小時候父親帶他去給人算命,說他命中缺金,因此父親取名給了三個金,希望蘇起將來不缺錢,結果蘇起念到小學時,爸爸後悔了,覺得「永鑫」太俗氣,因此改名「蘇起」,意味著父母的期望,「蘇家要靠你起來」。

「就是好好努力,靠我們唯一知道的方式。」蘇起帶著笑意敘述這段往事,輕談之間透露著堅定的語氣。也因為知道自己背負著父母的期許,蘇起在美國念書期間非常認真,除了當初飛往美國的那張機票是父母幫忙出的錢,其它在美國念書的費用皆是自己打工賺取來的。「唸博士班的時候都還在打工」,蘇起說當初申請到的獎學金只夠付學費,生活費都得靠寒假的四個月去賺。「我最喜歡搬家」,當時的蘇起年輕力壯,一台冰箱揹在背上也不嫌重,而且搬家不會被移民局抓,又不需要繳稅,簡直就是無本生意。蘇起形容,搬家一天下來賺的錢「很過癮」,如果沒有搬家活兒,蘇起就幫別人打掃院子、剪草、做雜工。

「我不欠國民黨任何東西,機票費、學費、生活費都是自己賺的」,蘇起笑道,1960年代的國民黨,設立了一筆獎勵黨員的留學獎學金,叫做「中山獎學金」,提供機票和學費給合格黨員出國深造,小他一歲的前總統馬英九領過,大他一歲的前台中市長胡志強也領過,唯獨他畢業那年剛好沒有,全靠他自給自足。

 

感恩生於最幸運的年代

 

「我很感謝老天爺,感謝爸爸媽媽把我帶到台灣來。」回想這一切,蘇起充滿感恩,他說,若不是媽媽懷著孕跟著爸爸過來,以他在大陸出生的年代,可能會當上紅衛兵,不會有機會讀書,更遑論留學美國,回來還能發揮所長。「我可能就被派到新疆去,在那裡落地生根,娶了維吾爾老婆。」蘇起一邊說著,也一邊感嘆如今兩岸情勢更迭。

蘇起在2000年(民89)4月擔任陸委會主委期間,創造的「九二共識」名詞,就是基於看到中國崛起,兩岸局勢瞬息萬變,對於台海和平的憂心。「九二共識是我做為一個知識份子的貢獻」,蘇起說,他一直希望能以兩岸都接受的框架築起台海安全網,期盼台灣能在和平的協議下持續發展。在2010年(民99)卸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職務之後,蘇起仍然秉持著學者應該善盡的言責,經常針對兩岸政策投書呼籲,對台海安全惡化提出示警。

「反正,我這一生算是幸運的,老天爺對我不錯。」敏感的政治話題讓蘇起欲言又止,趕緊打住,匆匆再用自己一生的際遇當做總結。彷彿當年,那個為了保護妹妹的哥哥,再次迫於情勢與責任,仍要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