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地勤英雄〜劉善榮
家族遷臺路線:南京→徐州→南京→臺灣
1949年(民38),國共內戰如火如荼、煙硝瀰漫,當時共軍已佔絕對優勢,對於我方來說,多維持一架飛機的性能,就能為國軍多保存一分戰力,然而當時局勢,不僅民生物資匱乏,就連維修飛機的零件都短缺,所以技術精良、能以各種方式來應急的機械士就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其中,劉善榮就是一位在空軍史上留有深刻印記的地勤英雄。
年少千難萬苦 努力為自己謀出路
「我的父親自幼家貧,祖父過世時,適逢過年期間,大伯乞求許多家棺木店,終於賒到一副棺木,才得以將祖父下葬」,眷村文史工作者劉先昌為我們述說關於父親劉善榮的過往。
劉先昌先生接受遷台歷史記憶庫訪問,追憶陳述父親劉善榮的生平
1922年(民11)出生於上海的劉善榮,九歲失怙,母親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將兩個較稚齡的孩子送到育幼院去學印刷,對日抗戰上海淪陷後,劉善榮的大哥就帶著他到武漢兵工廠做學徒,以習得一技之長,十七歲時,正好「中華民國航空委員會第二飛機修理廠」招考技工,劉善榮幸運錄取,成為湖南芷江第二飛機修理工廠的一員,就此效力於中華民國空軍,長達四十二年又六個月。
烽火連年 隨部隊戮力效命
婚後,劉善榮奉調至雲南昆明,「父親曾經告訴我們,那時有漢奸打信號彈給日軍,為日軍轟炸機指引方向,我軍知道後,即大舉動員,在昆明各地均如法炮製,以致於日軍被擾亂而無法再肆虐昆明」,劉先昌表示,也因為父親在昆明工作,因此與陳納德將軍率領的「飛虎隊」結緣,當時盟軍與日軍的空戰極為慘烈,受損的飛機多送到昆明維修,其中也包括了飛虎隊的軍機。抗戰勝利前夕,劉善榮奉派到四川遂寧空軍「十二偵察機中隊」報到,自此開啟與偵察部隊的不解之緣。
對日抗戰之後接著剿匪,國內戰事未見偃甲息兵之日,劉善榮隨著部隊駐紮於不同的地方,為國軍戮力效命。劉先昌告訴我們:「1948年(民37)底戰事吃緊,我的母親閻香蓮女士帶著孩子,在上海與其他的軍眷一起搭乘大江輪撤退到臺灣高雄,而後再換搭火車來到桃園,也就是後來我出生成長的『建國四村』」。
空戰出英雄 地勤一半功
眷屬安抵臺灣,而此時劉善榮與其他同仁仍在南京大校機廠搶修兩架RF-38偵察機,當時共軍已佔絕對優勢,對於我方來說,多維持一架飛機的性能,就能為國軍多保存一分戰力,然而當時局勢,不僅民生物資匱乏,就連維修飛機的零件都短缺,劉先昌指出:「這兩架RF-38偵察機被打穿的地方是潤滑油箱,大家絞盡腦汁都想不出法子如何讓它不再滲漏,這時有一位機械士提出用口香糖來封住彈孔,於是大夥兒一起努力嚼食口香糖,然後將軟化的口香糖層層疊疊貼在彈孔上,之後再將飛機駛往高空,利用冷空氣將混和物凝固,終於解決潤滑油箱滲漏的問題」。現在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此舉不但成功,也讓劉善榮與大校機廠的同仁們得以乘坐修復的飛機安抵臺灣,飛行員及機械士們亦獲得長官極大的獎勵。
來到臺灣後,劉善榮的維修技術已臻頂尖,也已晉升為一等一級士官長,在士官階層中屬最高位階。1959年(民48),劉善榮被派往琉球,接受最新RF-101偵察機的維修訓練,「父親從琉球結訓回來,帶回很多當時在委託行才看得到的衣物,我還記得,小時候有穿過一件背後繡有老虎的夾克,當年我才五歲,覺得連走路都有風呢!」
黑貓中隊成立 擔任維修主力
五0年代,正逢冷戰時期,當時美國與國民政府合作,在美方協助下秘密成立35中隊,也就是後來名聞遐邇的「黑貓中隊」,駐防地就在桃園大園。劉善榮因為在軍中優異的表現,入選至黑貓中隊擔任高空偵察機「地面裝備士官長」一職,在那段期間,劉善榮與黑貓中隊成員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其中「空軍英雄」陳懷生,於1954年(民43)擔任桃園六大隊十二偵察中隊飛行員時,劉善榮曾經維修陳懷生的RF84偵察機,兩人不但是舊識更是好友。「陳懷生為了感謝地勤人員在修護技術上的專業付出,特別將他獲得的國軍英雄錶轉送給我的父親,那份殊榮真的不可言喻,可惜那只深具價值的手錶,卻因二哥(主修體育)在練習單槓大車輪時,把手錶置於草地後遺失」。現在想起,劉先昌仍深感遺憾。
黑貓中隊解散後,美國將U-3行政機撥交給專機中隊,劉善榮因此調至松山基地指揮部負責U-3維護,但是U-3僅能承載三人,實用性並不高,因緣際會之下,空軍將它轉贈給逢甲大學航空系。「這架飛機拆解後運送到台中、再組裝,皆是由我父親完成,若干年後,這架U-3又回歸給空軍,現在存放於岡山空軍軍史館內,供社會大眾參觀」。
最後一次任務-薪火相傳的演講
1983年(民72),年屆六十歲的劉善榮申報退休核准,松山基地指揮部特別替他安排了最後一次的任務,也就是「傳承」;向桃園聯隊的空軍飛行官演講,他除了講解關於飛機發動機等零件功能原理及維修方式之外,也傳承了專業的素養與態度,從1940年(民29)進入空軍直到退伍,共計任職四十二年又六個月。
劉先昌認為:「老一輩的機械士會被大家尊崇,是因為他們幾乎沒有無法解決的困難,他們的技術紮實,做事沉穩而幹練,而且努力自修提升專業能力,所以這是最為人推崇的地方」。2018年(民107),劉善榮以九十七歲的高齡辭世,精彩的事蹟也在中華民國空軍史,留下了重要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