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幼年兵到見證大時代〜王耀華的傳奇軍旅
文|晏子萍
家族遷臺路線:山東→徐州→南京→廣州→臺灣高雄
我們時常在媒體上看到飽嚐兵燹戰火的中東,有許多幼童拿著比自己還高的槍桿,加入戰爭,但是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在1949年(民38),由於戰爭使然,國軍也曾經有過一支多達一千三百餘人的軍隊,其中最小的年齡僅有五、六歲,大的亦不過十六、七歲,而且他們還是真正有軍籍、有編制的軍人,當年王耀華就是從這支「幼年兵總隊」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王耀華先生為我們訴說當年擔任幼年兵的過往
兵連禍深 隨父到台灣
王耀華的父親王瑞昌畢業於山東師範學院,原先從事教職,後來返鄉擔任鄉長暨游擊隊隊長,從抗日戰爭一路打到剿匪的游擊戰。1948年(民38),因為臨沂失守,王瑞昌帶著鄉民逃難到徐州,隨著國軍部隊參加徐蚌會戰。「當年,我僅是一個七、八歲大的孩子,原本以為只是跟著父親出來兜兜轉轉就可以回去了,未料,就此與母親及弟弟分離長達數十載,再次重逢已經是兩岸開放探親之後的事了」。
1940年(民29)生於山東費縣的王耀華,來臺灣時,還是個始齔之齡的孩子,如今已經耄耋之年,但是回憶過往如數家珍,前塵往事歷歷在目。「我們一路往南退守,到了南京,由於飢寒交迫,只得拿著奶粉空罐四處去討飯吃,晚上就睡在防空洞裡,後來南京淪陷,只好再往廣州撤退,此時正好高雄要塞司令部守備團在招兵,於是父親帶著我加入正式的軍隊」,1949年初,父子倆跟隨軍隊乘坐麗華輪來到台灣。
當時軍中人員很多是文盲,當過老師的王瑞昌因此被拔擢為上士副指導員,王耀華因為年紀幼小,因此擔任團部的傳令兵,做一些送公文、倒茶水的簡單工作。「當時部隊長官會將年幼的孩子帶在身邊,就近照顧,所以出現很多父子兵、兄弟兵的情況,還有一些是被託孤的孩童」,但是這些孩子因為身形矮小,所以只能充當傳令或是雜役的工作。
加入幼年兵 展開軍旅生涯
1950年(民39)孫立人將軍到部隊視察,為了強化戰力也為了照顧這些孩子,因此在高雄鳳山灣仔頭成立「幼年兵總隊」,凡是十八歲以下不能當兵的孩童,都歸建於這支部隊,於是王耀華離開父親,先到鳳山報到,後來又至台南三分子營區受訓。
王耀華談到幼年兵時期的生活,真的是苦樂參半:「紅短褲、戴斗笠、打赤腳是基本配備,兩個人共用一套部隊發的制服,一個上午穿、一個下午穿,遇到星期天要去看慰勞電影時,就只能一個人去了,不過那可是年少時記憶最深刻的娛樂活動了」。
到了晚上大家一起睡大通鋪,下面鋪一層稻草,上面再鋪一層軍毯,由於是兩個人共用一條軍毯,所以就得四個人擠在一塊兒共眠。「因為年紀都很小,有的還不足六歲,不免會尿床,教育班長處罰我們的方法就是;四個人,軍毯一人拽一個角,站在外面曬太陽,所以常常引來隔壁長榮女中大姊姊們的訕笑」。至於吃呢?那時最好的伙食就是黃豆燉大骨頭上殘餘的肉渣,小孩子在發育中,各個飯量都很大,往往鍋底朝天了,還有些人因為沒吃飽,餓得哇哇哭呢!
「當時的教育學習內容是從小學程度開始教,而且我們是享有二等兵的待遇,每個月有七塊五毛錢的軍餉」,回首從前,日子雖然艱苦,但是大夥兒卻甘之如飴,境遇相同的孩子在一起有如手足兄弟,也培養了生死與共的感情。
1953年(民42)二月十六日,「幼年兵總隊」因故解散,年紀稍長的孩子就分發到總統府警衛隊或是美軍顧問團擔任駕駛或保修人員,但是約有三百多位較年幼的孩子無處可去,這時政工幹校的王昇教育長(即化公老師)及時伸出援手,將他們接到政工幹校教導大隊去唸書,此後有了妥善的照顧,除了基本的軍事訓練之外,也受到良好的教育,王耀華在這樣的環境下,加上努力不懈,因此在日後考上政戰新聞系,成為一位允文允武的軍人。
青少年時期的王耀華,給父親作為留念的相片
追隨王昇將軍 歷練軍事及外交
王耀華回憶過往:「每到週日放假之前,化公老師都會來抽背國文,背得嫻熟的,得以放假還有獎品,背不好的,只得留下來繼續努力,有一回,我將禮運大同篇從頭到尾背得滾瓜爛熟,化公老師欣喜之餘,當下送我一支派克原子筆作為禮物,而他也對我這個小胖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後,王昇將軍在總政戰部擔任執行官時,需要一位年輕的參謀,他憶及在幹校讀書時的「小胖子」,也因此再次開啟王耀華的人生新機遇,後來又隨著王昇將軍遠赴巴拉圭擔任副武官。
「化公老師在巴拉圭發揮贛南的精神,不但積極整頓僑務與外交事務,而且協助巴國政府開闢農業示範村,教導他們種植蔬果、馬鈴薯,以及畜養家禽、家畜的技術,化公老師認為,與其給他們魚吃,不如給他們釣竿」,因此在那段時期,巴國政府與人民對王昇將軍不但敬愛有加,也讓中巴兩國擁有穩固的邦交。
王耀華於軍職退伍後轉任外交部,曾經派駐美國休士頓代表處擔任秘書,回國後,在華視擔任管理部、業務部副理、經理的職位,爾後又協助王昇將軍運作「財團法人促進中國現代化學術研究基金會」,致力推動兩岸學術交流工作。王耀華與王昇將軍從幹校、巴拉圭大使館,一直到後來的「財團法人促進中國現代化學術研究基金會」,結下長達六十年超越長官與部屬的情誼,而王昇將軍為人處世的精神,也讓王耀華一直銘記於心。
回首前塵 無限感動值得回憶
當年王耀華從「幼年兵總隊」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雖然備嘗艱辛,但是努力不懈,一步一腳印,終於走出自己的璀璨人生。王耀華歷經軍事、外交、媒體、文化、以及學術交流等領域,可說見證了大時代的風雲變遷,而「幼年兵總隊」,這一個「空前」、也是「絕後」的歷史,也為戰爭的無奈與傷痕留下一頁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