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生死兩茫茫 惟有淚千行

03月 07, 2021 人物故事:王德海

文|晏子萍

遷臺路線:西安→四川→南京→上海→臺灣基隆

民國六十六年,王德海透過加拿大的同學與遠在陝西老家的母親取得聯繫,他的家書一開頭寫著:「媽!您多少年沒有聽過我叫您媽了?過了這麼久,我現在才叫您」,如今耄耋之齡的王德海,提到與母親離散近三十年後首次通信,不禁悲從中來、潸然淚下。

王德海已高齡九十歲,但是記憶力驚人,對於過往如數家珍

遠離家園 無奈的選擇

「我的父親生長於傳統的農村,在農忙之餘就到甘肅從事毛皮貨物的買賣生意,後來老家逢大旱,三年無收成,父親就於民國十八年舉家遷往甘肅定居」,祖籍陝西省興平市馬嵬坡的王德海,於民國二十年出生於甘肅省寧縣,直到五歲時,才隨家人返回陝西老家。王德海雖然年事已高,但是聲若洪鐘、記憶驚人,「當年啟蒙的第一課我還記得,『小小貓、跳跳跳』,那個『小』字很好寫,那個『貓』字可難了」,王德海以輕鬆的話語,引領我們回溯到他年少的時代。

 民國三十七年,王德海考取陝西省立咸陽高中,亦同時錄取「空軍通信電子學校初級班」,他選擇後者,報到後,兩天內專車即送學生到四川銅梁的入伍生總隊受訓,受訓期間,學校接獲命令必須播遷到台灣,當時年輕懵懂的王德海,以為結訓後即可回到大陸,豈知兩岸分離難聚首,再踏上故土,已是人事全非。

異鄉異地 日久成故鄉

三十七年底,通信學校的師生由四川經南京到上海後,搭乘「黃海輪」來到台灣基隆。「我們在上海等待出發時,得到的訊息是『聖誕節後開船』,究竟幾號出發,並不清楚,但是到了基隆的第二天,正好就是三十八年元旦,下船後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日報紙上的頭條標題《蔣介石宣布下野,李宗仁繼任總統》」,但他說,真的,並沒有太大的感受,儘管後人,稱此為「見證了歷史」。

兩天後,這批學生坐火車到屏東東港報到,在大鵬灣(原日本海軍基地舊址)展開入伍訓練,王德海於三十八年八月進入高雄岡山空軍通信學校就讀,三十九年畢業後以軍士(現改為士官)任用,先是分發至屏東通信器材修理廠,後來調至新竹空軍基地,任職於二二0供應大隊,負責通信器材的供應與修護。

「我在四十一年被調至台北的空軍作戰司令部管制中隊,負責雷達通信作業,我為了事業成能夠更上一層樓,下班後就去補習進修」,王德海紮紮實實地補習了兩年,得以高中同等學歷考取空軍通信學校正科班,再度赴東港受訓,兩年後畢業,先是任命為准尉,半年後以少尉任用。

王德海在屏東通信航管中隊先任地勤,再調任空勤通信官,除了國內通信作業,亦多次隨負責運送補給工作的運輸機赴泰國、越南、菲律賓及沖繩執行任務,也經常出「台金(金門)任務」,王德海告訴我們:「『台金任務』視同第一線作戰,但是我們並非戰機,沒有武器,若遇到敵軍,只有挨打的份」,也由於多次不畏艱難、圓滿達成任務,因此獲得許多功勳獎章。民國七十一年,王德海以中校六級退伍,退伍後進入位於高雄壽山的警政署民防指揮中心(前身隸屬於空軍防空司令部)服務,後來調往台北,於民國八十年,六十歲時屆齡退休。

王德海未滿弱冠即投身軍旅來到台灣,在工作上有傑出的表現,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但是在內心深處,親情像一條長河,流得愈遠,愈加思念源頭。

王德海擔任空勤通信官的英姿

遙寄他方 家書抵萬金

 民國六十六年,王德海透過移民到加拿大的同學,與遠在陝西老家的母親取得聯繫,也得知父親已離世多年。王德海仍舊記得家書一開頭寫著:「媽!您多少年沒有聽過我叫您媽了?過了這麼久,我現在才叫您」,如今耄耋之齡的王德海,提到與母親離散近三十年後首次通信,不禁悲從中來、潸然淚下。

王德海與母親書信往返直到七十五年老人家過世,待兩岸開放探親時,王德海因工作在身無法赴大陸,直到六十歲退休後,終於踏上故鄉的土地,「見到大我十歲的大姊,我感念她在我年少時對我的照顧之恩,誠心誠意地跪下向她磕頭,而當年離家時,丱角之年的弟弟,再見面,已過半百」,王德海無限感慨地表示,十七歲考取通信學校初級班時,他正在田裡做活兒,弟弟拿著錄取通知,興奮地邊跑邊嚷嚷的情景,相隔數十載,仍然歷歷在目。

王德海年少離家,再返鄉,雙親已是黃土一坏,物換星移,恍若隔世。王勃《滕王閣序》中,最令人感喟的兩句「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所謂的大時代,不過就是一個選擇,或去或留!

這一張由家鄉寄來,母親(前排中)與親戚的合照,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