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塊銀元決定人生分水嶺

12月 19, 2019 人物故事:昝姜淑蘭

遷臺路線:山東榮成→青島→基隆

 

不到20歲,昝姜淑蘭已對精巧講究的旗袍深深著迷,至今仍有不少珍藏。受訪當天穿著其中壓箱寶,不難想見當年自信風采與窈窕身段。但很難想像:1949年10月青島碼頭邊,姑媽為了讓昝姜淑蘭跟著她回家,拿出三枚銀元誘使,若是從姑媽手裏接過那三枚銀元,她還會不會在這裡?多年後還會不會大聲向父母宣告:「我就要跟他結婚,就算是要飯,我也不會回家。」

 

蝸居倉庫

從小長在青島的昝姜淑蘭,出身大戶人家,直到日軍侵門踏戶,掀開灶上鍋蓋,平靜生活因而變調。父親被日本人抓到船上做工,一去就是七年,家中沒有收入,昝姜淑蘭只得到海邊幫忙拾螺貝、市場撿菜葉。因為貧窮,只能吃「番薯簽」果腹,一家子腸胃也吃出毛病。

 

 

大運新村一隅
 

要不要這三塊錢呢?

 

父親加入海軍後收入大幅改善,不僅一圓有房子住的夢想,尚能租給他人換取麵粉。1949年10月,昝父需移駐台灣兩年,天真的昝姜淑蘭還想與最疼愛他的姑媽作伴。夜色中上船送別父母,不知不覺在船上睡著了。翌日清早,「你到底是要走,還是要留下來陪我?」碼頭邊姑媽問著,手上3塊銀圓閃亮,想打發她下船。生養恩情重如山,昝姜淑蘭此時已不願離開父母身邊,船慢慢啟動,眼中姑媽身影越来越小,最後也消失在她日後的生命中。

                    

 與鄰居互動  

     

昝姜淑蘭之女攝於村口     

 

這裡的衣服好害羞

 

昝家在高雄火車站附近旅社落腳,一住就是六年,是軍方照顧尚無眷舍可住的權宜之計,逆旅成了寄寓,也是難得經驗。到台灣後,昝姜淑蘭什麼都覺得新鮮,尤其是穿著打扮。昝姜淑蘭笑說,她不懂為何男男女女衣服都是短的,碼頭工人也就罷了,女生手一抬,別說是手臂,連肚子都一覽無遺;身體不怕別人看,頭卻包個密密實實。

 

鐵了心就要愛你

 

昝姜淑蘭打小就生得標緻,才13歲卻愈發水靈,高挑個子出街總成為矚目焦點。她先生受到吸引,一路上窮追不捨,曾一度以為是癡漢,這一追追了兩年,才永結同心。昝姜淑蘭對另一半有要求:個子一定要比自己高,若為同鄉就更好,日後雙方探親都省事。然父親是軍官,嫌棄先生為一介小兵,但她覺得要嫁就要嫁個愛她的人。此時叛逆化成養分,迅速澆灌在愛情田,所以昝姜淑蘭不顧父母反對,依舊偷跑出門約會,一被發現而叨唸,就回房間以被子蒙頭,置若罔聞。

 

新婚後,昝姜淑蘭因不諳家務,寫信回家告急,母親回信還附上一大包鹽漬火雞肉。多年後昝姜淑蘭為人母,才深切體會那些「以擔心為名」的舉動,全是愛。            

 

從「歐平共」到「黑白講」

 

1964年昝姜淑蘭與丈夫搬進五股大運新村,一開始台語都亂亂講,把「黑白講」說成「歐平共」,十分有趣。時間一長,與本省太太互動密切,台語開始突飛猛進。

 

每到過年前,昝姜淑蘭總會想法子自製臘肉臘腸。先用厚紙板在自家空地圍出一圈,依循傳統先以鹽醃七天入味,曬完日光浴後再以稻殼燻製,就是家傳好味道!記憶中煙燻時稻殼餘溫猶在,繚繞媽媽叮囑關愛,將美味與親情永遠封存心中。

 

展示旗袍蒐藏

 

不見白饅頭 但識褪色情

 

早在改革開放前,老家的舅舅聽信訛言,以為昝家出海後船就遭炸沉。昝姜淑蘭第一次陪同母親返鄉,已是開放兩年後。舅舅一句「你們在台灣,不都是吃香蕉皮嗎?」開場,打破沉默。談到鬥爭,也提及1959年「全民大煉鋼鐵」氛圍下,將一切當柴火投入冶煉,落得只能以梧桐葉充飢的下場,所以昝姜淑蘭仍隱約感到怨懟。

 

還好與老家風味久違重逢,使味蕾又一次受到感動。大口咬下摻了玉米粉的饅頭,充滿麥子香氣,口感紮實,與台灣的白皙鬆軟大異其趣。此外,嚐到以三種雜糧揉合、充滿勁道的麵條,佐以地瓜葉與魚肉煮出的高湯,清甜有味,更彌補了昝姜淑蘭的鄉愁。